close
照片引用自博客來網站
原來這就是「停車暫借問啊」,這是閱畢掩卷後心裡浮上的第一句話,實在是對這本書久仰大名了。若是在十幾二十出頭的年紀讀它,我必定會更愛它,但現在的我讀來,卻無法有太多的感動。
常有人將鍾曉陽和張愛玲相比,是因為她們二位的筆致情調相若,用詞遣字都別有語言特色,文采盎然,自成一格。鍾曉陽發表停車暫借問時十八歲,張愛玲的文章在紫羅蘭雜誌上綻放光芒時也才年僅二十三四,都是早慧的女作家,均讓人驚異她們作品所展現的老成練達。但若細裡看去,兩人還是有很大的分別。張愛玲的人物塑造深沈、世故,內心刻畫深刻,彷彿是作者一輩子經歷的濃縮,超越了張愛玲那時所可能的人生體驗(所以說這就是天才啊)。而鍾曉陽的筆法雖亦有超越其年齡的老練,「妾住長城外」和「停車暫借問」裡的寧靜與千重鍾寫來相當自然鮮活,但走筆至「停車暫借問」裡二十九歲的爽然,及第三部「卻遺枕含淚」裡年近四五十歲的爽然及寧靜時,其人物描寫則很明顯地受限於鍾當時的人生經歷,像是隔了層描圖紙般含含糊糊地描繪,尤其是第三部,總覺得寫不到位,觸不到癢處,看不到人物該有的深度、轉折、成長,從而削弱了原本應有的感動。
詹宏志推薦序裡說鍾曉陽是彗星,我說是,也說不是。
全站熱搜